媒體人談廣州模式 歐洲足壇的普遍現象 職業聯賽應該接納這樣的球隊

来源: 微信公眾號

2025-09-03 16:36

9月3日訊 今天,媒體人楊芊撰文深入解析了今夏CBA的轉會市場,探討了促成這場轉會潮的背後動因。

近年來,由於全球經濟環境的不景氣,許多民營俱樂部面臨著經營困難,這種情況下,俱樂部在面對巨額轉會費的誘惑時,所展現出的抵抗力顯然不如以往。最引人關註的例子莫過於廣州隊,他們的“斷臂求生”之舉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。廣州隊在近年來相繼放走了多位郭士強時代的強援,如祝銘震、李炎哲和陳盈駿,這樣一來,崔永熙與焦泊喬的離開更是早已成為了眾所周知的“時間問題”。

通過出售核心球員獲取可觀的轉會費,再將這些資金投入到年輕球員的培養中,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,這種模式在職業足球的歐洲足壇並不鮮見。大家耳熟能詳的阿賈克斯和素有“歐洲黑店”之稱的波爾圖,便是如此運作的典範。而如今,廣州隊成為了首個在CBA中成功運用這一成熟“生存模式”的俱樂部。

過去,CBA中的大多數俱樂部常常因虧損而依賴母公司的輸血,然而廣州隊不僅能夠做到自負盈虧,還為整個CBA聯賽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。這一現象引發了思考:一個成熟的職業聯賽,理應允許這樣的球隊存在,為聯賽的多樣性和競爭力註入新的活力。這樣的轉變將在未來的CBA中,或許將開創出新的局面和可能性。